前幾篇先整理了幾個選擇體制外學校的注意事項,這篇則要來跟各位談談家長本身的考試迷思。
常聽到一句話:「不要讓孩子為考試而活!」您覺得這句話是對還是不對?如果是幾年前的我,一定點頭如搗蒜,畢竟我們都在成績至上的年代被荼毒了好久,成績不好連校園的狗都看不起你,當然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承受這樣被分數支配的痛苦。但真正體驗過沒有考試成績的體制外學校以後,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各位---考試制度本身沒有問題,家長的心態才是關鍵。
每次段考或月考前後小一聯盟就開始充斥考試相關的貼文,考前通常是家長抒發焦慮,考後則有人假抱怨真炫耀孩子的成績,有人因為成績太爛上網取暖,還有人到處海巡留言就是要強調他們小孩不安親也能名列前茅.......種種亂象,都顯示出最在意成績的人根本就是家長。雖然我們都知道成績好不代表一切(你腦海中應該會浮現以前班上的第一名現在混得不太好......),但是在群體中智商會從眾而下降,往往做出一些無聊的事情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與羨慕(或同情與安慰)。
考試這東西呢,主要是為了驗證孩子是否真的有吸收課堂上教的東西,當然滿分不見得表示全部都懂,不及格也不一定是都不懂,但老師出題總是有個標準嘛!考卷上的題目就相當於老師畫的重點,錯了,請孩子認真訂正,把不懂的地方搞懂,不該粗心的地方下次改進就好。最怕的就是家長把成績當成人生中第一重要的事(到底是多空虛才會把小孩的成績拿來炫耀啊?),少一分打一下,沒考好就不問青紅皂白處罰,搞的小孩對考試深惡痛絕,甚至有的為了成績走偏鋒,作弊投機樣樣來,整個價值觀都壞掉了。
沒有考試的體制(這邊指的是學校型態的共學團體或實驗學校)乍聽之下當然很吸引人,但配上沒有經驗的老師群,只能說就是個災難!因為老師根本沒有能力精確的評量每個孩子的程度,最後的分級完全無法幫助孩子找出學習的盲點,平日若家長也沒注意,很容易就會被學校漂漂亮亮的包裝給誤導,然後到外面的真實世界被打得落花流水,得花更多的時間補救。例如聲稱小二生已經具備四年級的閱讀能力啦,小三生已經達到五六年級的數學程度啦之類的,進度超前家長聽起來當然很爽,但是有沒有證據支持這個說法呢?學校當然說有!一學期一次的學力測驗,但是測驗結果並不會告知家長,所以也等於學校怎麼講都行,身為理科媽媽的我,實在沒辦法在看到學校各種唬爛以後還催眠自己相信這套說法。有一種所謂的教育家最喜歡把考試跟小孩好可憐好痛苦畫上等號,在此呼籲睿智的你們千萬不要被這種說法綁架了!
回歸正題,家長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讓小孩清楚的知道--- 考試成績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,只是幫助你學習的工具之一,不論分數如何,只要努力過對得起自己,每一次都讓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功德圓滿了;孩子值得無條件的被愛,身為人的價值感不是由分數決定的。
當然,家長絕不可以說一套做一套,只有我們先解放自己的心靈,鼓勵小孩利用考試來建立一套有效的學習方式,遇到困難就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只看成績,下一代才有可能從被禁錮已久的牢籠中被釋放。共勉之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